所谓“小性儿”即人们通常说的尖酸爱耍小脾气、爱“掉脸”,这是一种不良性格的体现。爱耍“小性儿”的人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紧张。别看这种人不让人,不吃亏,但实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。因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通融、不理解、不帮助、不尊重别人,因而也很难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。具有“小性儿”的人心理的包容水平和互酬水平都很低。他们得理不让人,无理也要辩三分。加上待人处事好走极端,要么一切都好,喜笑颜开;要么一切都糟,抑郁寡欢。翻云覆雨的脾气,尖酸刻薄的语言,谁愿与他(她)接近?这种人以自我为中心,自尊心和虚荣心极强,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,自己却不尊重别人。这种人意志也极为薄弱,自我省察、自我克制的能力极差,当其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,便容易出现“失控”现象。
心理学家认为。“小性儿”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生和形成,后天环境起着决定作用,这主要指在以下几种环境中长大的人:①娇生惯养、一惯得宠;②条件优越,自恃高人一等;③只要别人照顾自己,而不关心照顾别人;④只想获得,很少给予。
当我们知道心理学家关于“小性儿”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的阐述后,则关于如何改变这种性格的问题,也就大体有数了。这主要是:
1、 拓广心胸。小性儿的人的气量比较狭小,而气量是同一个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。所谓"宰相肚里能撑船",就是指宰相往往有治国安邦这一比较远大的人生目标,所以能比较自觉地不计较那些闲言碎语。古人也说过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。那些心胸狭隘,斤斤计较的人,常常是私心较重的人;而那些大公无私的人,常常是心怀坦荡,豁然大度的人。所以,要改掉爱耍“小性儿”的毛病,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,破私立公,遇到有关个人得失、荣辱之事时,经常想到国家、集体和他人,经常想到自己的目标和事业。那一来,恐怕也就犯不着计较这些闲言碎语,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和与人家掉脸、发脾气的必要了。这也就是陶铸同志所写的“往事如烟俱忘却,心底无私天地宽”的意思。
2、 宽宏度量。宽宏的度量,往往包含在谅解之中。要想见到不顺心的事而不发脾气,就必须养成能够原谅人们的缺点和过失的习惯。待人接物,不能对别人过于苛求。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朋”。对别人过于苛求,往往使自己跟别人合不来。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:有讲道理的,也有不讲道理的;有懂事多的,也有懂事少的;有修养深的,也有修养浅的。我们总不能要求别人讲话办事都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。真正与修养的人,当那些懂事较少、度量较小、修养较浅的人做了得罪自己的事情时,能够宽容他们,谅解他们,不和他们一般见识。如果得理不让人,非欲置对方与死地而后快,则这正好暴露了他自私的实质。这种人可能得意于一时,但迟早总要吃亏的。
3、 控制情绪。“小性儿”的人往往感情用事,这不仅伤人,也会伤己。应该懂得,生活中得寸进尺者毕竟是少数,绝大多数人还是与人为善的。人的心理就是这样:你尊敬人,人也尊敬你,这叫情感的互酬效应。反之,如果别人有点刺着你,你就耿耿于怀,睚眦必报,结果引来的倒是“以牙还牙、以血还血”的恶性循环。所以,当心中有了不愉快的事快要发火时,一定要能理智地克制自己。 |